首頁>檢索頁>當前

TikTok用戶外溢現象對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啟示

發布時間:2025-06-10 作者:羅潯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神州學人》

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傳播成為各國爭奪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重要領域。社交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平臺,憑借其即時性、互動性和廣泛覆蓋性,逐漸成為國際傳播的核心戰場。2025年初,受美國政府及最高法院禁令影響,TikTok宣布將對美國用戶關閉應用。自1月初起,大量TikTok用戶開始向以小紅書為代表的其他社交平臺遷移,他們自稱為“TikTok難民”。這些“TikTok難民”進入小紅書后,與中國網民展開交流互動,主要圍繞生活成本、社會福利體系、教育、醫療、工作等方面分享各自情況,呈現出中美兩國在這些生活領域的差異對比,引發雙方對相關話題的探討。同時,雙方也通過寵物文化、消費習慣等輕松有趣的話題互動,形成了獨特的跨文化交流場景。TikTok用戶外溢現象凸顯了社交媒體在國際傳播中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這種自下而上的民間對話,為觀察全球化背景下的數字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研究維度,為我們深入研究和優化國際傳播工作提供了新的視角。

TikTok用戶外溢現象的國際傳播意義

打破信息差和刻板印象。這場民間對話讓美國網友發現中國并非如部分媒體所描述的那樣落后,中國擁有發達的基礎設施、便捷的移動支付和豐富多樣的文化生活;中國網友也了解到美國普通民眾所面臨的生活壓力。中美網民的對話打破了西方媒體塑造的“中國落后論”和美國制度優越濾鏡,被稱為“草根網民擊穿美國信息霸權”。

增進民間交流,減少誤解與偏見。小紅書為中美兩國人民提供了一個直接交流的平臺,增進了民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通過真實的信息交流和互動,中美網民減少了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誤解和偏見。這種交流有助于消除雙方的誤解,夯實兩國關系的民意基礎,為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

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中美網民在交流過程中分享各自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促進了中美文化的相互理解。例如,中國網友分享的傳統文化、美食制作等內容受到美國網友的關注和喜愛,美國網友分享的時尚穿搭、音樂創作等也為中國網友帶來了新的文化體驗。

這次中美網友對話,是兩國人民自發開展的一次現象級民間文化交流,促進了民心相通,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所指出的,那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會越發緊密,必將攜手向前;在這個意義上,與其說是“TikTok難民”,不如說是“地球村村民”;與其說是“流浪”,不如說是找到了“新家”。

來華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面臨的挑戰

來華留學生作為國際傳播的重要參與者和橋梁,其在講述中國故事中的角色和作用日益凸顯。近年來,各高校在來華留學生主體功能定位、傳播內容的創新與本土化表達、傳播路徑的多元化與全媒體策略、文化認同的構建機制、跨文化適應與國情教育融合等多方面開展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來華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時仍存在一些難點,面臨一些挑戰。

第一,傳播主體能力不足,來華留學生作為傳播主體,中文水平和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程度有限,存在文化理解不足、認同感不強的問題,難以將中國故事講得生動、感人,影響了傳播效果。第二,傳播內容和方式有待優化,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缺乏針對性和親和力,未能充分結合國際受眾的文化背景和接受習慣。第三,傳播方式和技能欠缺,未能遵循敘事邏輯,傳播方式單一,缺乏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傳播技能培訓的不足限制了傳播效果。第四,傳播效果評估與反饋機制不完善,難以對傳播效果進行科學、準確的評估和分析,影響了傳播工作的改進和優化。第五,國際輿論環境復雜多變,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傳播效果,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利益訴求和價值觀存在差異,部分國家因意識形態偏見或強權政治傲慢對我國進行無端指責、惡意抹黑,這就要求來華留學生在講述中國故事時須更加注重策略和方法的靈活運用。

TikTok用戶外溢現象對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啟示

TikTok用戶外溢現象的核心在于中美網民通過社交媒體自發展開對話,以個體敘事突破政治話語的框架。來華留學生在國際傳播中具有重要的主體性作用,他們不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和傳播者。總結此次TikTok用戶外溢現象的相關經驗,能為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有益啟示,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與軟實力。

重視民間交流。TikTok用戶外溢現象表明,民間交流在國際傳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來華留學生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主體,可通過個人經歷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這種基于個人情感和生活體驗的傳播方式,更具親和力和可信度,能夠有效拉近中外民眾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

創新傳播方式與內容生態。小紅書的成功得益于其“種草”文化和用戶生成內容模式,這種模式鼓勵用戶以輕量化、娛樂化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興趣愛好、消費體驗等內容,形成豐富多樣的內容生態。來華留學生可借鑒此類策略,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講述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文化,創新國際傳播的內容生態。

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TikTok用戶外溢現象充分展示了社交媒體平臺在國際傳播中的獨特優勢。社交媒體平臺的算法推薦和即時互動特性,為跨文化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撐,且平臺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強等特點,能夠突破地域和文化的限制,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和共享。來華留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的這些優勢,建立跨文化交流的社區,組織各種線上活動,如文化交流主題討論、語言學習小組等,增強國際傳播的效果。

注重文化融合與共情。在小紅書上,中美網民分享美食、旅行、時尚等內容,形成雙向文化輸出。雙方對高房價、工作壓力的共同吐槽,消解了“東西對立”的敘事,凸顯普通人生活的相似性,實現了“跨國共情”。這種共情基于人類共同的情感和興趣,能夠跨越文化差異,建立起情感上的聯系。來華留學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通過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分享文化體驗,尋找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點。

提升來華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能力的策略

此次TikTok用戶外溢現象再次印證了“中美兩國間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可以成為伙伴和朋友,相互成就,共同繁榮,造福兩國,惠及世界”。這對我們強化民間外交、豐富國際傳播的多元主體、探索國際話語平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積極而豐富的啟示。

平臺賦能,構建國際化傳播生態。

互聯網平臺應提供多語言支持。以小紅書為例,目前已經支持多種語言,可進一步提供更多語種支持,集合AI技術實現識別上下文語境翻譯等,吸引更多國際用戶,尤其是來華留學生積極參與平臺的內容創作和互動。

優化算法推薦機制,使其更精準地識別和推薦跨文化內容,更好地理解和處理多語言內容,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用戶都能看到符合自己興趣和需求的內容,為來華留學生和國際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建立來華留學生主導的跨文化內容社區,搭建中外用戶聯合創作平臺,以協作形式增強互動深度。分析話題互動數據,優先支持容易產生共鳴的話題,并根據數據反饋適時表彰促進跨文化交流的來華留學生用戶。

主體激活,培養來華留學生跨文化傳播隊伍。

來華留學生兼具“文化中介者”和“敘事創新者”雙重身份,他們既是本土體驗者,又具備一定國際視角,具有通過個人故事消解刻板印象的優勢。要激活他們國際傳播的主體作用,著力培養一支來華留學生跨文化傳播隊伍。

挖掘和培養潛在來華留學生國際傳播領軍人物,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支持,培養更多的高佑思和吳雨翔,培育更多的“歪果仁研究協會”。

開設傳播技能培訓課程。建立面向來華留學生的創作培育體系,設計實用性強的短視頻制作課程,教授社交媒體平臺內容創作、拍攝技巧、剪輯方法、平臺運營,以及粉絲互動、數據分析等內容,幫助他們用生動形象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開展跨文化溝通技巧、文化差異認知、傳播倫理等方面的培訓,提升他們跨文化傳播的意識和能力,幫助他們建立個人品牌,擴大傳播影響力。

構建來華留學生跨文化傳播激勵機制。通過建立激勵機制,鼓勵他們圍繞中國主題進行創作,推動來華留學生積極參與講述中國故事。定期評選來華留學生的優秀作品,對表現突出者授予文化交流使者等榮譽稱號,對優秀作品給予平臺流量扶持與媒體矩陣推廣,以此激發留學生的創作熱情,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搭建作品展示平臺。與國內外主流媒體、社交平臺合作,為來華留學生優秀作品提供展示平臺,擴大傳播范圍,提升影響力。

內容升級,從“宣傳”到“共情”。

微觀敘事,聚焦個體經歷。數據顯示,在小紅書上海外用戶的瀏覽偏好當中,美食內容占比高達40%,城市生活場景占30%,傳統文化內容占20%。鼓勵來華留學生以第一人稱視角,記錄在華學習、生活、旅行的點滴,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引發情感共鳴。

文化融合,挖掘中外共通符號。鼓勵來華留學生圍繞文化體驗、美食、音樂以及環保等中外網民都感興趣的主題生產內容,分享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通過這些共通的話題,找到文化交流的切入點,增進彼此的認同感和親近感。

合規保障,構建風險防控機制。

加強內容審核與跨文化法律培訓。為來華留學生提供系統的跨文化和法律培訓,幫助他們了解中國的法律法規、文化習俗、社交媒體使用規范以及國際傳播中的注意事項。針對來華留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的內容發布,高校和平臺應建立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不僅限于語言和文化的合規性,還應關注可能引發國際誤解或爭議的內容,避免因文化差異或信息不對稱而引發不必要的國際輿論風波。

建立“留學生-高校-平臺”三方協作的應急響應體系。來華留學生應自覺遵守相關規定,積極維護網絡秩序。高校應負責來華留學生的社交媒體行為監管和指導,加強責任教育,明確其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規范。社交媒體平臺應提供多語言的使用指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平臺規則,利用技術手段加強對所發布內容的監控,并與高校建立協作機制,及時反饋問題內容,進行風險處置。

構建風險預警與評估機制,通過大數據分析和輿情監測,對留學生發布的內容進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建立快速響應機制,一旦發現來華留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不當內容,能夠及時介入,并根據風險等級采取不同層級的管理措施。

TikTok用戶外溢現象揭示了民間傳播的力量與數字平臺的戰略價值。來華留學生具備雙重身份和跨文化敘事主體的優勢,是民間傳播的重要力量,是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的重要一環,是破解國際傳播困境的寶貴資源,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應積極研究如何深化互聯網平臺技術賦能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發揮“去中心化”傳播網絡的作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作者 羅潯系四川大學留學生管理科科長)

來源:《神州學人》(2025年第6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97福利视频精品第一导航|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老师2021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 |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鲁丝片|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2021在线观看视频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呢|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91| www好男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免费|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剧情v国产在免费线观看|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86|